中俄民间文化交流 融汇民心民智
普希金的诗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托尔斯泰的三大名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2013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会见时,信手拈来地谈起俄罗斯文化。大国领导人对友好邻邦文化的了解令世人敬仰。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在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中,文化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相伴而行,在两个国家的精神家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今天的“龙江丝路带”上的国际间的人文交流,叠加起丰富的“丝路风光”:
——我省的退休高校教师李延龄,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主席加尼切夫称李延龄从事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是“一项伟大而永恒的事业”。
——第六届中俄文化大集文化交易额达近亿元,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演出约60场、观众达25万人次之众。
——徜徉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俄罗斯演员驻场演出的歌舞让百年老街异域风情更加浓郁。
——走进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一幅幅俄罗斯画家的画作,让人“亲身经历一首诗”。
——从绥芬河、黑河出发中俄跨境自驾游,穿行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向着李健歌声中“清澈又神秘”的贝加尔湖进发。
——从哈尔滨经绥芬河开往国际自由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际旅游列车预定6月正式发车。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龙江丝路带”为中俄民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搭起了新的桥梁,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对话、交流互鉴织就了新的纽带。
美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近年来,在哈尔滨很多地方都能买到俄罗斯厨师亲自制作的提拉米苏,来黑龙江的外地游客也把这种蛋糕当成了“伴手礼”带回家去。
比舌尖之爱更显钟情是栖身之选。来自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吉尼思,在黑河买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住宅,和他一样在黑河买房的俄罗斯人不下100户。交通、口岸的便利使住在黑河、工作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双城生活”成为可能。
在大庆眼科医院,有4位俄罗斯专家常年坐诊,形成了大庆眼科医院的品牌优势。做完白内障手术之后的农村大妈拆下纱布后第一眼看到的是“洋大夫”。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际健康管理中心2015年接待俄罗斯患者3500余人次。每年夏季,俄罗斯人抱团来五大连池疗养。由中俄近百所医科大学参与的“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在哈尔滨宣布成立,医疗交流形成机制。
更为有趣的是两位特殊的“人物”,不持护照、不办签证,“任性”往返中俄两国——它们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放生的东北虎“库贾”和“乌斯京”。2014年秋冬时节,跨境进入黑龙江境内,赚足了中俄双方政府、动物保护专家和媒体的目光。两只东北虎,折射的是中俄两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深厚绵长的情谊推动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就像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可以用黑河的手机号一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山水。
费孝通先生对于处理不同文化关系提出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融汇民心民智的中俄两国文化在这条思想跃动的“龙江丝路带”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责任编辑:管理员) |